東眼山:完整旅遊攻略,含門票、交通、景點、美食與住宿指南

身為一個在臺灣跑了十幾年山林、踩過無數步道的資深旅人,我必須說,如果你想找一座距離都會區不遠,又能真正擁抱原始森林、享受清新空氣與壯闊視野的山,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絕對是我的口袋名單前幾名。它不是那種登頂後名聲赫赫的大山,但它的美,是那種需要你放慢腳步、細細品味,然後會深深印在腦海裡的型別。今天就用我踩點的經驗,和大家好好聊聊這個新北桃園交界的森林秘境。

東眼山介紹

想象一下,走進一片主要由柳杉構成的森林,筆直的樹幹高聳入雲,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針葉灑下來,形成一道道夢幻的光束。空氣中瀰漫著樹木特有的芳香,混合著泥土和溼潤苔蘚的氣息,每次深呼吸都像在為肺部做 Spa。腳下是柔軟的腐植土步道,踩上去幾乎沒什麼聲音,只有偶爾的鳥鳴和風吹過樹梢的沙沙聲。這就是踏入東眼山最初始、也最迷人的感受。

為什麼叫東眼山?這個名字挺有意思的。從遠處眺望(比如在石門水庫或大溪一帶),這座山的輪廓特別像一隻朝東邊眺望的大眼睛,山形真的很傳神!主峰海拔 1,212 公尺,雖然不算頂尖高度,但在天氣晴朗時,站上山頂的自導式步道觀景臺,那視野!臺北 101、新光摩天大樓、整個桃園臺地、林口臺地,甚至遠處的雪山山脈主稜線,就像一幅巨大的畫卷在你眼前展開,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,絕對值回票價(雖然門票真的很親民,後面會說)。

東眼山最吸引人的,我覺得是它的 「森林感」 特別純粹。不同於一些過度開發的景點,這裡保留了很棒的原始森林風貌。除了人造林的柳杉林相整齊壯觀,步道沿途也能看到豐富的天然闊葉林、巨巖、溪流,生態多樣性相當豐富。我尤其喜歡這裡的步道系統,規劃得很完善,從平緩好走的森林知性步道(很適合親子或長輩),到需要一點腳力的自導式步道(登頂看景就是這條),甚至還有連線東滿步道(通往滿月圓)的挑戰路線,滿足不同體力和需求的登山客。

哦,對了!這裡也是 「化石的寶庫」!在 東眼山 的自導式步道上,只要你留心觀察步道兩側的岩石(特別是頁岩),有很大機率會發現 「生痕化石」。這些是古代海洋生物在泥沙中活動留下的痕跡,想象一下,三千萬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溫暖的淺海呢!每次帶朋友來,讓他們自己找到化石時的驚喜表情,都讓我覺得特別有趣。這絕對是 東眼山 獨一無二的特色體驗!

門票資訊

東眼山 玩,門票真的很佛心!先看看官方的最新收費(林管處資料):

票種 平日票價 (NTD) 假日票價 (NTD) 備註
全票 65 80 一般成人適用
半票 40 50 (1) 7-12歲兒童
(2) 持證學生(需出示學生證)
優待票 10 10 (1) 65歲以上長者(憑證)
(2) 3-6歲兒童
團體票 52 64 20人以上團體 (每人)
免票 0 0 (1) 0-2歲幼兒
(2) 身障者及必要陪同者一人(憑證)

小提醒 (我的經驗談):

  • 停車費: 門票不包含停車費哦!小型車 平日 $50 / 假日 $70,機車每次 $15。停車場位置還算充足,假日早點到比較保險。
  • 支付方式: 現金為主!雖然入口可能有電子支付,但山區訊號有時不穩,備好現金最安心。我上次差點尷尬,還好翻遍口袋湊足了零錢。
  • 購票地點: 就在大門口售票亭購買。
  • CP值: 這個價格能享受這麼棒的森林浴和景觀,我覺得非常划算!比很多觀光景點便宜多了。


交通資訊

東眼山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,靠近新北市三峽區交界。交通上,自己開車是最方便自由的選擇。

自行開車:

  1. 主要路線 (最推薦):
    • 國道3號:「大溪交流道」
    • 「112甲線」 往大溪方向。
    • 「臺3線」 (員林路、康莊路) 往慈湖方向。
    • 「臺7線」 (北橫公路) 往復興、巴陵方向。
    • 「角板山」 後,繼續沿臺7線前行約 10公里 (注意指標)。
    • 看到 「東眼山林道」 (桃119線) 的指標右轉上山。
    • 沿著 桃119線 蜿蜒上行約 8公里 (路較窄彎較多,小心駕駛)。
    • 抵達 東眼山 國家森林遊樂區大門。
    • 總車程: 從大溪交流道出發,約 50-70分鐘 (視路況)。
  2. 替代路線 (時間差不多):
    • 國道3號:「三峽交流道」
    • 「復興路」 (臺3線) 往三峽市區方向。
    • 「中園街」「介壽路」
    • 「臺3線」 過三峽大橋。
    • 「臺7乙線」 (往復興) 至復興區。
    • 在復興區接 「臺7線」 (北橫公路) 往巴陵方向。
    • 「角板山」 後,續行約 10公里,右轉 桃119線 (東眼山林道) 上山。

大眾運輸 (比較麻煩,班次少):

坦白說,搭公交去 東眼山 真的比較辛苦,班次非常有限,需要精算時間,而且下車後還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園區門口。適合時間充裕、不怕等車、體力也好的朋友。

  • 從大溪出發:
    • 在大溪搭乘 「桃園客運 5109」 路線 (大溪 - 小烏來)。
    • 請在 「東眼山森林遊樂區」 站 (或終點站「小烏來」) 下車。
    • 注意: 此路線班次極少 (一天可能只有幾班),務必事先上桃園客運官網查詢最新時刻表並確認有停靠「東眼山森林遊樂區」站(有時可能只到鄰近站牌,需再步行一段)。
    • 下車後,通常還需步行約 1-2公里 的上坡路才能抵達園區大門。
  • 替代方案:
    • 搭車到復興區的「角板山」或「霞雲坪」等較大站,再嘗試呼叫計程車(但山區計程車很少,最好提前預約),費用不低。

🚗 我的真心話: 除非你打算挑戰徒步或騎車,否則強烈建議開車前往。省下等車和走路的時間精力,可以更舒服地在園區裡探索。假日開車記得儘量 早出發 (9點前到最好),避開人潮車潮,停車位也比較好找。


必去景點 (東眼山園區內)

東眼山 裡面的精華,主要就在幾條設計得很棒的步道上。根據自己的體力和時間挑選吧:

  1. 森林知性步道 (輕鬆級 - 必走!):
    • 特色: 這是園區最平易近人的步道,全程 約1公里,幾乎都是平緩的木板棧道或碎石徑,走起來很舒服。精華中的精華就是那段穿梭在高聳人造柳杉林裡的木棧道,光線、氛圍感絕佳,拍照怎麼拍都好看,很有電影感。沿途設有解說牌,介紹森林生態、植物、地質等知識。
    • 適合: 所有人! 尤其是親子家庭、長輩、只想輕鬆享受森林浴的朋友。輪椅/嬰兒推車部分路段可行。
    • 時間: 邊走邊看邊拍,約 40-60分鐘 可走完。
    • 我的感受: 每次來必走,無論晴雨,柳杉林裡的那份靜謐感,特別能讓人放鬆沉澱。是感受 東眼山 森林魅力的最佳入門路徑。
  2. 東眼山自導式步道 (進階級 - 登頂看景):
    • 特色: 這是通往 東眼山 三角點的主要步道。全長 約4公里 (往返)。前段坡度較緩,後段 (特別是最後1公里) 有 連續的階梯往上爬升,需要一點體力。沿途同樣有解說牌,重點在引導遊客觀察地質生態 (別忘了找化石!)。山頂的觀景平臺是 視野最棒的所在,360度展望,天氣好時一覽眾山小,臺北盆地盡收眼底。
    • 適合: 平常有在走動、體力尚可者。太小的孩子或膝蓋不好的長輩可能較辛苦。
    • 時間: 往返加上休息拍照,建議預留 2.5 - 3.5小時
    • 我的感受: 登頂的成就感加上無敵展望,是這條步道的價值所在。階梯爬升確實會喘,但休息點足夠。山頂風景值不值得?我個人覺得非常值得! 不過,如果天氣陰雨霧大,山頂可能一片白牆,上去就只剩運動效果了,建議出發前看看天氣預報或問問管理處人員當日能見度。
  3. 景觀步道 (輕鬆級 - 小驚喜):
    • 特色: 位於遊客中心後方,是一條很短 (約500公尺) 的環形步道。坡度平緩,設有數個觀景平臺,可以眺望大豹溪河谷、溪口臺地等不同角度的風景。視野雖不如自導式步道頂開闊,但也有其特色。
    • 適合: 時間有限、想快速看個景,或作為其他步道的前菜/甜點。
    • 時間:20-30分鐘
    • 我的感受: 適合當作暖身或收操步道,平臺視野不錯,但若時間很緊,優先選擇森林知性步道。
  4. 東滿步道 (挑戰級 - 健腳者專屬):
    • 特色: 這是一條連線 東眼山滿月圓 國家森林遊樂區的長距離健行步道,全長 約7.3公里。從 東眼山 端出發,是先下坡再上坡的路線(反方向從滿月圓上來是先上後下),落差大,路況原始,需要良好的體力和準備。
    • 適合: 有豐富登山經驗、裝備齊全、打算做一日以上縱走或接駁的健腳山友。非一般遊客行程
    • 時間: 單程至少需要 4-6小時 或更久,務必預留充足時間並事先規劃接駁。
    • 我的感受: 走過一次,風景很原始幽靜,但真的很耗體力且耗時,除非特別規劃,一般遊客不需要嘗試這段。想體驗建議從滿月圓出發到 東眼山 會輕鬆一點點(上坡少一段)。

📌 園區內其他點:

  • 遊客中心: 可以先來這裡拿導覽摺頁、上廁所、瞭解園區最新資訊。裡面有些生態展示和解說。
  • 化石區: 在自導式步道上留心觀察岩石表面就能發現,很棒的互動體驗。
  • 森林咖啡館 (有時有營業): 位置在森林知性步道入口附近,以前有簡單餐飲,但不確定目前是否穩定開放,去之前可先電話詢問園區。建議還是自備水和簡單糧食最保險。


附近景點 (東眼山周邊推薦)

玩完 東眼山,如果時間體力都還夠,復興區一帶還有很多精彩去處可以串聯:

📌 小烏來風景特定區

  • 介紹: 這個點離 東眼山 非常近(開車約10-15分鐘)。最著名的就是 「天空步道」,一個懸空突出於瀑布上方的玻璃平臺,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氣勢磅礡的小烏來瀑布傾瀉而下,非常刺激!另外還有 「天空繩橋」(風動石旁)、「龍鳳瀑布」 等景點,風景秀麗。
  • 地址: 桃園市復興區義盛裡42號
  • 交通: 自駕最方便(有停車場)。從 東眼山 下山後右轉回臺7線,往羅浮/小烏來方向開一小段即達。公交可搭桃園客運5109至「小烏來」站(班次少)。
  • 營業時間: 週二至週日 08:00 - 17:00 (最後入園 16:30)週一公休 (遇國定假日順延)。天空步道/繩橋 需另外購票

📌 角板山行館公園

  • 介紹: 位於復興區中心點,是蔣介石先生當年的行館之一,現已開放為公園。園區內綠意盎然,有思親亭、戰備隧道可參觀。最大的亮點是居高臨下的平臺,可以眺望壯麗的大漢溪河谷(溪口臺地),視野極佳!附近還有角板山商圈,可以買些當地特產(香菇、竹筍、野菜糕、小米麻糬等)、吃午餐。
  • 地址: 桃園市復興區中正路
  • 交通: 自駕方便(有付費停車場)。就在臺7線上,從 東眼山 下山後左轉往大溪方向,約10分鐘車程。公交選擇較多(桃園客運往復興、羅浮、巴陵等路線皆會經過「角板山」站)。
  • 營業時間: 園區 戶外空間 24小時開放。行館展館開放時間一般為 08:00 - 17:00 (週一是否休館建議查最新資訊)。戰備隧道開放時間可能另行規定。

📌 三民蝙蝠洞

  • 介紹:東眼山 稍遠一點(開車約25-30分鐘),但非常獨特。這是一個天然形成的巨大巖洞,因昔日曾有大量蝙蝠棲息而得名。洞內寬闊深邃又涼爽,最特別的是洞口有一道如簾幕般的 水濂式瀑布 垂下,陽光照射時水霧濛濛,如夢似幻(豐水期更壯觀)。步道不長(約1.5公里往返),但部分階梯溼滑需小心。
  • 地址: 桃園市復興區三民裡基國派路(導航可設定「三民蝙蝠洞」)
  • 交通: 強烈建議自駕。從 東眼山 下山後右轉往大溪方向走臺7線,在接近大溪市區前注意指標左轉進入桃114鄉道,依蝙蝠洞指標行駛可抵(入口有停車場)。
  • 營業時間: 全天候開放 (戶外景點),但 建議白天前往,注意步道安全。

📌 大溪老城區

  • 介紹: 如果下山時間還早(或者住宿點在大溪),非常推薦順道逛逛大溪老街。和平路、中山路儲存著精美的巴洛克式立面老建築,充滿古早味。除了欣賞建築,這裡也是美食天堂: 豆乾(黃日香、黃大目等老店)、碗粿、花生糖、豆花 都很有名。還可以參觀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、李騰芳古宅等文化點。
  • 地址: 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路、中山路一帶
  • 交通: 自駕方便(周邊有多個付費停車場)。從 東眼山 下山後沿臺7線、臺3線往大溪市區方向即可。公交選擇多(可於大溪總站下車)。
  • 營業時間: 老街店家 約09:00-18:00 不等(部分老店可能更早打烊或週一休),小吃攤販集中在假日白天較多。夜間較安靜。


必吃美食 (東眼山周邊與下山後)

說實話, 東眼山 園區裡面的餐飲選擇 非常有限且不穩定!遊客中心可能有簡單販售(泡麵、飲料),森林咖啡館時開時不開。強烈建議自備食物和水上山! 真正的美食,在下山途中或鄰近鄉鎮:

  1. 角板山商圈:
    • 復興鄉特色小吃: 在角板山公園附近有很多攤販和小店。必嘗的有:
      • 「馬告」相關製品: 馬告是原住民常用的山胡椒,有獨特香氣。試試馬告香腸、馬告茶葉蛋(風味很特別!)。
      • 「竹筒飯」: 用新鮮竹子裝著糯米蒸煮,帶著竹子的清香。
      • 「炸溪蝦/溪魚」: 新鮮酥脆,是當地特色。
      • 「山野菜」: 炒山蘇、龍鬚菜、過貓等,清脆爽口。
      • 「小米麻糬」: QQ的現做麻糬,裹上花生粉或芝麻粉,熱乎乎好吃。
    • 我的經驗: 避開純粹賣觀光客的店,找人多現做的小攤,通常不會錯。炸溪蝦配啤酒(開車別喝!)很贊。馬告香腸味道很衝擊,不一定每個人都愛,但值得一試。
  2. 大溪老街美食:
    • 下山後到大溪老街大吃一頓是完美收尾!琳琅滿目:
      • 「大溪豆幹」: 黃日香、黃大目、廖心蘭等老店,各種滷味、豆乾製品(素雞、蘭花幹、百頁豆腐),真空包裝當伴手禮也合適。現場吃熱乎乎的滷豆乾最棒!
      • 「老阿伯現滷豆乾」: 排隊名店!綜合盤(豆乾、百頁、素肚等)配上獨特醬汁,很入味。
      • 「金字塔三角湯圓」或「賴媽媽豆花」: 古早味甜湯圓、豆花,夏天吃冰的很消暑。
      • 「陳師兄素肉圓」: 特色素食肉圓,皮Q餡香。
      • 「江家古早味花生糖」: 現場製作,麥芽糖裹著花生,香甜不黏牙。
    • 我的經驗: 假日人潮爆炸,要有耐心排隊。豆乾一定要吃熱的!花生糖買剛做好的口感最好。
  3. 三民、復興沿路土雞城:
    • 如果想在山區吃一頓熱炒合菜,臺7線沿路有不少土雞城(例如三民、詩朗一帶)。主打 「放山土雞」 料理(白斬雞、三杯雞、雞湯)、山產野菜(炒山豬皮、珠蔥煎蛋等),風味十足,適合多人分享。
    • 我的經驗: 價格會比市區稍高(畢竟在山裡),但食材新鮮有特色。點菜前最好先問清楚價格。


附近住宿

東眼山 本身園區內 並沒有住宿設施!最近的住宿點集中在 復興區(角板山一帶)大溪區。選擇依據你的行程安排:

📌 復興區 (角板山、羅浮一帶) - 近山區,環境清幽

  1. 普拉多山丘假期民宿:
    • 介紹: 位於角板山附近,歐式鄉村風格民宿,房間佈置溫馨有特色,視野開闊,景觀很棒。有提供晚餐(需預約),評價不錯。適合追求放鬆度假感的情侶或小家庭。
    • 地址: 桃園市復興區水管頭23-1號
    • 交通: 需開車。從 東眼山 開車下山約15-20分鐘可達。位置較山坡上。
    • 聯絡/訂房: 需透過官方網站或電話預訂。
  2. 森鄰水岸景觀咖啡民宿:
    • 介紹: 如其名,擁有美麗的水岸(石門水庫上游)景觀!既是民宿也是景觀咖啡館。房間有面向水庫的大片景觀窗,視野極佳,尤其在夕陽時分。公共空間舒適。
    • 地址: 桃園市復興區一鄰2號 (靠近溪口)
    • 交通: 需開車。位於臺7線旁,但入口需留意。從 東眼山 開車下山約25-30分鐘。
    • 聯絡/訂房: 需透過官方網站或電話預訂。
  3. 拉拉山達觀農場:
    • 介紹: 如果計劃繼續深入山區(如隔天去拉拉山看神木),位於上巴陵的達觀農場是不錯的選擇。乾淨舒適的小木屋,部分房型有景觀陽臺。農場本身也有生態。
    • 地址: 桃園市復興區華陵村上巴陵中心路145號
    • 交通: 需開車。從 東眼山 過去車程約需 1小時以上 (經巴陵),較遠,適合規劃北橫深度遊。
    • 聯絡/訂房: 需透過官方網站或電話預訂。

📌 大溪區 - 生活機能便利,選擇多樣

  1. 大溪老城四季行館:
    • 介紹: 位於大溪老城區邊緣,地理位置絕佳,走路就能到老街。現代簡約設計,房間乾淨舒適,部分房型有陽臺。有地下停車場(加分!)。
    • 地址: 桃園市大溪區中央路29號
    • 交通:東眼山 開車下山約40-50分鐘。離大溪交流道不遠,交通便利。
    • 聯絡/訂房: 可透過訂房網站或電話預訂。
  2. 桃園大溪笠復威斯汀度假酒店:
    • 介紹: 如果預算充足,想享受頂級度假設施(高爾夫球場、露天泳池、SPA、多個餐廳),這裡是奢華之選。遠離塵囂,環境優美寧靜。房間寬敞舒適,服務水準高。
    • 地址: 桃園市大溪區日新路166號
    • 交通: 需開車。不在大溪市區,靠近高爾夫球場,從 東眼山 開車下山約40分鐘。
    • 聯絡/訂房: 可透過官網、訂房網站或電話預訂。
  3. 大溪老街周邊民宿/旅館:
    • 介紹: 大溪老城區內及周邊有許多風格各異的民宿和商務旅館(如古舍、微旅等),選擇很多,價格區間廣。住在老城區裡更能感受夜晚或清晨的寧靜老街氛圍。
    • 地址: 分散於大溪區和平路、中山路等老街周邊。
    • 交通:東眼山 開車下山可達,部分民宿位於巷弄內,停車可能稍不便(需確認是否有停車位)。
    • 訂房: 多可透過訂房網站預訂。

🚗 我的住宿選擇建議:

  • 如果 只想玩東眼山,當天來回最省事(特別是住雙北、桃園的人)。
  • 如果想 悠閒度假,享受山林寧靜,推薦住在復興區(特別是角板山一帶的景觀民宿)。晚上很安靜,夜空可能還有星星。
  • 如果 重視晚餐和早餐選擇、便利性,或打算接著玩大溪、石門水庫,那麼大溪區的住宿是更好的選擇,選擇多,生活機能好。
  • 旺季(櫻花季、連續假日)務必提早預訂! 山區好民宿非常搶手。


注意事項 (旅人經驗重點提醒)

爬山老鳥的經驗談,這些細節不注意,可能會讓你的 東眼山 之旅打折扣甚至掃興:

  1. 天氣變化快,穿著裝備是關鍵!
    • 鞋子: 絕對要穿抓地力好的運動鞋或登山鞋! 步道(尤其是自導式步道)多是原始土石路、樹根或石板階梯,雨後或潮溼時非常溼滑。我曾親眼看過穿拖鞋或普通平底鞋的人滑倒,真的很危險。
    • 衣著: 山區天氣多變,洋蔥式穿法 最保險。速幹排汗衣打底,保暖中層(刷毛/薄羽絨),防風防水外套。即使山下出太陽,山上林蔭處或登頂後風大也可能很涼。長褲 優於短褲,防蚊蟲、防刮傷。
    • 雨具: 務必隨身攜帶輕便雨衣! 山區午後容易起霧或下雨,天氣說變就變。雨傘在森林步道中不好用。
  2. 糧食飲水要備足!
    • 再次強調: 園區內幾乎沒有餐飲供應點!自備足夠的飲用水(至少1-2公升/人)和行動糧(飯糰、麵包、能量棒、水果等) 非常重要。尤其走自導式步道上下山很耗體力,適時補充水分和熱量很重要。垃圾請自己帶走!
  3. 防蚊蟲、防曬不可少:
    • 森林裡蚊蟲多! 務必攜帶 含DEET的防蚊液 並定時補擦。穿長袖長褲也能提供物理防護。
    • 防曬: 部分步道無遮蔭或登頂後視野開闊,帽子、太陽眼鏡、防曬乳 很重要,即使是陰天,山區紫外線也可能很強。
  4. 留意開放時間與體力:
    • 園區開放時間: 平日 08:00 - 17:00;假日 07:00 - 17:00(入園售票截止時間16:30)。規劃好行程,別太晚才上山,尤其是要走自導式步道登頂。
    • 量力而行: 清楚評估自己和同行者(尤其有小孩長輩)的體力。森林知性步道輕鬆愉快;自導式步道是認真的登山行程,需腳力。別勉強,走到哪算哪,享受森林才是重點。
  5. 停車與交通再叮嚀:
    • 早出發! 假日人車多,停車場滿位就得上上下下等或停路邊(不安全)。9點前到最理想。
    • 現金帶夠: 門票、停車費都用現金。
    • 山路小心: 東眼山林道(桃119線)狹窄、彎道多且陡峭,開車務必放慢速度、注意會車。新手駕駛要特別謹慎。
  6. 尊重自然,無痕山林:
    • 垃圾自己帶走,不留下任何不屬於山林的東西。
    • 不攀折花木,不驚擾野生動物。
    • 化石看看就好,請不要動手敲打或帶走!保護珍貴的自然遺產。
    • 步道上儘量靠右行走,禮讓下山者(下坡比較吃力)。
  7. 手機訊號:
    • 園區內部分路段(尤其是森林深處)手機訊號微弱或收不到。有重要事情最好在遊客中心附近處理完。下載離線地圖或行前記好路線圖也是個好習慣。


東眼山 Q&A (網友常問)

1. Q:爬東眼山自導式步道到山頂,來回大概要多久?

A:2.5到3.5小時 比較保險(包含休息、拍照、找化石的時間)。腳程快或慢的時間差不少。老人家或小孩可能更久。寧可預留多點時間,別趕路。

2. Q:帶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去東眼山,適合走哪條步道?

A: 首選 「森林知性步道」!全程約1公里,平緩好走又有超美的柳杉林,小朋友接受度高。體力好的孩子可以挑戰 自導式步道「前半段」 (到第一個大休息涼亭或化石集中區),評估狀況再決定是否往上。景觀步道很短也可搭配。不建議帶太小或走不動的孩子硬上自導式全程,大人小孩都累。

3. Q:東眼山什麼季節去最漂亮?

A: 各有特色!

  • 春 (3-5月): 氣候涼爽宜人,步道旁可能有些野花(如臺灣馬醉木、森氏杜鵑),生機盎然。適合登山。
  • 夏 (6-8月): 山下炎熱,但山上林蔭下非常涼爽(避暑勝地!)。但午後雷陣雨機率高,務必帶雨具。需注意防蚊。
  • 秋 (9-11月): 天氣穩定、能見度高的好時機!登頂展望最清晰。溫度舒適。
  • 冬 (12-2月): 較濕冷,有時會起濃霧(山頂可能白牆),但人少清幽,寒流來時甚至有機會在更高海拔處見到霧淞(東眼山頂機會不高)。注意保暖防風。
總結: 避開連假人潮,天氣晴朗的 春秋兩季 是最舒適、視野也比較容易好的選擇。

好了,拉拉雜雜寫了這麼多,把我對 東眼山 的瞭解和經驗都掏出來分享了。這座山真的很值得一去再去,每次去都能發現一點不同的趣味,呼吸到讓人通體舒暢的芬多精。找個好天氣,準備好裝備,去 東眼山 給自己一個擁抱大自然的深呼吸之旅吧!記得放慢腳步,多抬頭看看那些挺拔的樹木,低頭找找千萬年前的痕跡,用心感受這座森林的脈動。